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学校最艰难的时刻,他们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果断进驻校外隔离点开展工作。面对危险却挺身而出,精疲力尽但毫无怨言,这就是市委党校隔离点工作专班的真实写照,他们用奉献与担当书写大爱、传递温暖。
刘文 图书馆馆长
2022年11月12日深夜,刘文接到学校通知,要求他带领工作专班为即将进行健康监测的出舱学生开展全方位、全天候服务。他没有一丝犹豫,按要求于第二天早上到达市委党校隔离点,与专班其他同志一起,立即投入“战斗”:与大同市驻隔离点工作人员无缝对接,接收学生;摸清底数建立台账;与进入隔离点的每一位学生电话沟通,询问个人信息、健康状况和生活需求;协调指挥专班成员为学生运送一日三餐、清运生活垃圾和防疫产生的医疗垃圾;与隔离点工作人员、学校相关部门协调日常物资保供;全天候为学生提供各种咨询服务;与全体班主任逐一沟通对接,共同做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定期向校党委汇报隔离点工作情况;提前谋划隔离点转出事宜等。在工作专班,他是指挥员,更是勤务兵,每天从早上六点一直忙到半夜。
因为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带领大家做好自我防护,保护好每一个专班成员也是他每天工作的重中之重。他深知,一旦有人被感染,除了自身遭受病痛,更重要的是会给工作造成很大被动,给隔离点、学校、属地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工作之初,他就组织大家认真向医务人员学习防疫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学习穿脱防护服、消毒等硬技能,平时组织大家反复练习、互相观摩、琢磨要领。每次进入隔离区前,他都要反复叮嘱大家动作慢一点、小心小心再小心一点。
看到专班工作运转有序,同学们思想、心理平稳、身体恢复正常,尽管每天非常疲惫、劳累,但他觉得,能为同学们服务、能为组织分忧、能为学校的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非常自豪,付出多少都值。
王海 体育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11月13日早上,接到学校通知后,王海立即收拾行装,于上午9点进驻大同市委党校。疫情期间他曾多次主动请缨加入学校抗疫队伍。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他是“关键少数”中的一员。他能够在关键时刻,在组织最需要的时候,“疫”无反顾、逆行而上、以身作则、冲锋在战“疫”第一线,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初心。
在进驻封闭区的这段日子里,他服务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进行健康监测的出舱学生。从这一刻起,他化身“家政服务生”为同学们提供送餐、垃圾清运、生活必需品传递等工作,每天穿脱防护服多次、徒步上下5层楼多次。从早上5点核酸检测开始直至深夜,为同学们提供热菜热饭、急需的生活用品等,他在厚厚的防护服包裹下疾步行走,每每都是汗水打湿了全身、大口大口吸着空气。每当结束一次次的工作,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尽管筋疲力竭、衣裳尽湿但收获的是满满的自豪和满足,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在这次战“疫”中,他没有旁观,勇于担当,用付出和真心谱写着抗疫的华章。
白振军 中医药健康服务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11月4日下午,白振军接到学校通知,需要有医学背景的教师进驻大同市委党校做好师生隔离点防疫工作。此前疫情期间,他多次驻校参加防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学院领导干部,他义不容辞加入到医疗保障组,协助隔离点完成防疫任务,守护师生身心健康。晚上11点,简单准备日常所需,白振军来到驻地随即投入到学生转移工作中,保证了所有师生安全、顺利入住。凌晨3点完成核酸检测,进行穿脱防护服、进出隔离区相关流程及注意事项的培训后,他便投入到一天紧张的工作中。
在抗疫的最前线,危险无处不在,白振军心中有担心,有不安,但为了师生的安心、健康,他义无反顾冲到最前线。十多天没有一位老师叫苦叫累,为了师生送药送防疫物资,为了师生能吃上热乎乎的一日三餐,居住在卫生安全的环境,白振军和同事们一天进出隔离区三四趟,每次都要重新穿脱防护服。身为医疗保障组的一员,他抽时间为学生进行线上诊疗、健康宣教、心理疏导。每当穿过走廊听到房间里传出欢乐的笑语声,微信群里一句句感谢的话语,虽然汗流浃背,筋疲力尽,但白振军感到很欣慰,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十多天的共同防护,师生没有出现病例,都顺利返校。就在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白振军又接到新的任务,需要服务健康监测的出舱学生。他决定继续坚守,这不仅是职责,更是担当!
葛福鸿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委员、教育技术系系主任
11月12日接到学校的通知,需赴市委党校“抗疫一线”为出舱的学生服务,葛福鸿不畏风险、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在他的心中,“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就要冲锋在前,扛起一份责任”。
到了市委党校隔离点后,葛福鸿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各项工作,协助专班摸清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建立台账;当起了“服务生”,了解学生的困难,协助专班解决学生的心理、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当起了“搬运工”,穿着厚重的、不透气的防护服,为学生送上热乎的饭菜和急需生活用品,清理生活和医疗垃圾。忙完每日工作,虽精疲力竭、腰酸背痛,但能在困难时期为学校分忧解难,为学生提供保障服务,从内心里感到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
杨俊峰 教师发展中心培训科科长
在学校最艰难的时期,杨俊峰同志主动请缨进驻市委党校疫情防控点,从11月14日进入隔离点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习如何正确穿脱防护服,因为只有做好个人防护,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同大的抗疫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熟悉掌握后,第一时间就进入工作状态,不怕辛苦,毫无怨言,不计较干多干少。11月17日晚上,刚经过一套完整消杀流程脱下防护服回到休息点,又接到通知有学生入住,他马上又重新穿好防护服进入疫区为学生送上了热饭。“相信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一线抗疫同志们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战胜疫情,结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同大加油,期待正常校园秩序来临的一天。”
冯江 教师发展中心干部
疫情就是命令,作为同大人,冯江的同事们已经奋战在抗疫一线一个多月了,这个时候学校有需要,他毫不犹豫,立马打包好行李按照安排进驻隔离点。尽管每天需要多次穿上防护服为隔离点的同学们运送餐食和生活必需品、清理垃圾,每趟下来都是大汗淋漓,但是看到学生们能够及时吃上热乎的饭菜,安心度过隔离期,最终平安地回到学校,冯江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疫情无情人有情,他希望用自己一时的辛劳换来学生长久的平安。
米希婷 医学院教师
11月4日早上接到学校通知后,米希婷立即收拾行装,于晚上11点进驻大同市委党校。疫情期间她主动请缨加入学校抗疫队伍,作为一名九三社员,作为一名医学院的临床老师,她能够在关键时刻,在组织最需要的时候,“疫”无反顾、逆行而上、以身作则、冲锋在战“疫”第一线,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担当和初心。
在进驻封闭区的这段日子里,她服务的对象从开始的“密接的学生”到之后的“进行健康监测的方舱返校生”,从“家政服务生”到医学保障老师,她为同学们提供送餐、垃圾清运、生活必需品传递、医学咨询等工作,每天穿脱防护服多次。大家都说她是最美的“逆行者”,她却笑着说:“我哪有那么伟大,就是平凡人加上一份责任,坚持做好本分工作,打赢当下这场特殊战役,守护我们的孩子,在这方面我们没有退路,也不会后退。”(党委宣传部统稿 相关单位供稿)